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69中文网 www.liujiuzw.com,一叶黄金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各种毛尖之类的新茶时,他父亲没有那种心切之情将它沏在壶中,反而是在自家新茶上市之时,亲自饮用自制的黄茶。她母亲也经常讲起其父这种独特的饮茶习惯。

    到现在,农庐记忆犹新的场景是,其父将多年贮茶的坛子里插上一截木炭,然后小心翼翼的将新茶慢慢放在木炭的四周直至坛子装满,坛口再压上用棉花包裹着的石头,用小罐子匀一些平常喝,如此一来,保存一年之久的茶叶也会有新茶的香气。

    南颐县的茶山,依山势呈现出不同的模样。有的规模大,几十亩上百亩,很有气势;有的规模小,种在山坳里,见缝插针,而山坳又有大有小,茶园的规模也大小不一,大的仅有几亩的样子,小的恐怕只有几十棵茶树呢。茶农经常做些修剪树枝,除草施肥等管护工作。

    这也是农天一最爱的季节。每年清明谷雨之时,山山洼洼满都是采茶的人,指尖在茶树上跳跃,笑语在山坳里翻飞。那沁人心脾的翠绿,清新的茶香,似乎已经开始在指尖弥漫。三三两两的采茶女,正好聚拢,悄悄说话,说到兴起时,爽朗的笑声便会随着风儿吹向山外……总觉得,那采茶的心情就像当时的天气,微润微润的,爽朗又宜人。

    农天一的祖母说,她们都喜欢这份采茶的心情,喜欢置身于自然的那份随心所欲。

    从细小的毛尖采到一拃多长的嫩枝条,黄茶的等级在时间里自然而然的分出来。当初,有的茶农因受加工毛尖技术的限制,所以鲜叶一般由农庐家茶栈收购后加工而成。

    有的茶农,是采两三寸长的枝条,经过杀青、揉捻、闷黄、干燥后,还要进行修剪,在黄茶中又属于黄大茶了。虽然品相不好,但用茶壶泡出来的一样汤色黄亮、清澈可人,品一口,清香醇和,回味甘甜润喉,别具一味。

    在南颐县,可以说大部分村子都有茶山,那村子便算得上是一个个小的茶乡,一些村子的地理位置很特殊,几乎都是一个个小山冲组成一个村子,比如徐家冲,廖家冲,望家冲……而山民的房子就掩映在这些小山冲里。

    若是沿着这些丹霞地貌的小山冲往里走,两边山坡上跃入眼帘的,便是那些大片的绿,很容易被人误认为是树木,其实,高些的才是树木,而矮些的则是一溜一溜的茶树,有的是人工种植的,有的是野生的。因为茶叶籽对于小鸟和松鼠来说,是一种很好的过冬食物,它们吃不完的或者是不小心洒落到地上的茶籽,慢慢就会长成茶树,年复一年,茶树就越来越多,随后就覆盖了一座座小山。甚至,在一些山民小院落的篱笆外,院墙边,也总能看到几株或者成片的茶树。

    虽说农庐的父亲过世早,但他自小就聪明,又肯吃苦,这茶事于他,就慢慢心领神会了。有一次,他跟儿子农天一说,每每想起自己去外地学炒茶,还要花钱看别人的脸色,真不是个滋味,所以他决定自己尝试做茶,这一个决定,让他在袅袅茶香中一呆就是一辈子,并且颇有成就……

    也就是在那个时候,农庐认识了一位人送外号的“黄茶师”,“黄茶师”本姓姜,因其是黄茶制作高手,故得此名。

    早期,农庐跟着“黄茶师”学炒茶。每次“黄茶师”炒茶的时候,他就在旁边看,每一道程序的操作方法和时间,他都牢牢记在心里,“黄茶师”是个善良的生意人,炒茶手艺对农庐也是毫无保留。就这样,农庐不但学得一手好技艺,而且他和“黄茶师”也由最初的师徒关系变成了长期的合作伙伴。

    当初,每年的新茶出来后,农庐就到处收购茶叶,大家也乐意以这种收购方式进行最原始的交易,反正价位也不低,坐在屋里收钱,何乐而不为呢?

    农庐把收购来的茶叶,全部炒好后就卖给“黄茶师”。他们这样的合作关系曾长达数年,直到认识巫青并与之结为夫妻之后,才另立门户。从此,农庐做茶做的一发而不可收拾了。

    当年,有的茶农一看行情不好,就懒得管理茶山,觉得收入不高,一旦商机重现又开始重视茶业的种植,那茶山上就又会出现欢声笑语,大家开始忙碌起来,除草、施肥、修剪、防病虫害

    农庐与那些茶农不一样,他有一股子蛮劲,不像有些茶农,看天吃饭,时晴时雨,时好时坏,他却是始终如一地坚守农家的茶业,并逐渐发展壮大起来!手机用户请浏览m.69zw.com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