69中文网 www.liujiuzw.com,大宋好官人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于是,在这种情况下,宋朝的臣僚章疏,及士子策论,言朝廷得失,军国利害,甚至市井之事,都通过书籍传到了辽国。于是,泄密就难免了。怪不得宋朝一举一动都在辽国的掌控之中,单单是这种走私,就足够要了宋朝的命。
奈何宋朝的文人还特自恋,喜欢自费出版书籍,往往把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都印了出来,辽国哪里有不欢迎的道理?
甚至张正书还听闻了,在私榷上,他的《京华报》已经让辽国贵族竞相争看了。想到《京华报》上的各种科学推测,宋人却不为所动,再看看辽国的如饥似渴,张正书觉得这事荒诞到不行。要是长久以往,辽国反倒学会了科学一道,反过来打宋朝,这就搞笑了。
好在,张正书说的那些,都是很平常的常识。比如三棱镜的色散,大地是圆的,孔子与两小儿辩日等等问题,也没造成了多少祸患。然而,历史会不会因为这样而改变走势,张正书心中也没底。
宋人太自大了,对自己的文化太自信了。
也是,瞧瞧宋朝周围的国家,哪一个不是以汉文化为基础发展的?甚至像交趾、大理、西夏等国,全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,而辽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文字,可贵族必须学习汉字汉语,上层都基本汉化了。有这个底气在,宋人自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用来形容大宋文化,再也合适不过。瞧瞧北宋这些年来,已经有点盛极而衰的味道了。文化进展,也出现了停滞。虽然势头不明显,可有心人已经察觉到了。准确来说,儒家学说发展到大宋,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。瞧瞧,宋朝的经济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繁荣,可儒家呢?还是在维护地主利益。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宋朝没有靖康耻,一直发展下去,儒家还能适应社会吗?
张正书认为是不可能的,除非儒家继续进化,发展,适应新时代的要求。
只是那些儒士,愿意吗?
他们瞧得起商贾吗?瞧得起工匠吗?
就算这些儒士知道商贾也好,工匠也罢,国家离开了他们就运转不了。可这些儒士还是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,生怕他们坐大了。为何呢?因为儒家不会忘记,吕不韦是支持商贾的。吕不韦是谁?那可是“杂家”,算是儒家的一个劲敌!还有工匠,那是墨家,也是儒家的死对头!
“唯名与器不可假人”,不仅是政权,学派也一样,失去了地位,那绝对是一件悲惨的事。
更为讥讽的是,宋朝这边的文化有停滞发展的意思,辽国那边却蓬勃发展。因为这样,边境走私就更加猖獗了。原本很多在观望的商贾,都纷纷参与了进来。甚至一些朝中官员,也眼红走私的利润,指使族人进行走私。
特别到了元符年间,走私更是猖獗成风。
张根富也是在三年前,才下定决心参与走私的。而他选择的人,就是张家一直养着的周铭。
周铭也确实是个人才,仅仅三年时间,他的商队已经在宋... -->>
于是,在这种情况下,宋朝的臣僚章疏,及士子策论,言朝廷得失,军国利害,甚至市井之事,都通过书籍传到了辽国。于是,泄密就难免了。怪不得宋朝一举一动都在辽国的掌控之中,单单是这种走私,就足够要了宋朝的命。
奈何宋朝的文人还特自恋,喜欢自费出版书籍,往往把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都印了出来,辽国哪里有不欢迎的道理?
甚至张正书还听闻了,在私榷上,他的《京华报》已经让辽国贵族竞相争看了。想到《京华报》上的各种科学推测,宋人却不为所动,再看看辽国的如饥似渴,张正书觉得这事荒诞到不行。要是长久以往,辽国反倒学会了科学一道,反过来打宋朝,这就搞笑了。
好在,张正书说的那些,都是很平常的常识。比如三棱镜的色散,大地是圆的,孔子与两小儿辩日等等问题,也没造成了多少祸患。然而,历史会不会因为这样而改变走势,张正书心中也没底。
宋人太自大了,对自己的文化太自信了。
也是,瞧瞧宋朝周围的国家,哪一个不是以汉文化为基础发展的?甚至像交趾、大理、西夏等国,全都以汉字作为官方文字,而辽国虽然有自己的语言文字,可贵族必须学习汉字汉语,上层都基本汉化了。有这个底气在,宋人自信也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学如逆水行舟,不进则退。用来形容大宋文化,再也合适不过。瞧瞧北宋这些年来,已经有点盛极而衰的味道了。文化进展,也出现了停滞。虽然势头不明显,可有心人已经察觉到了。准确来说,儒家学说发展到大宋,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了。瞧瞧,宋朝的经济比之前任何一个朝代都繁荣,可儒家呢?还是在维护地主利益。可以想象一下,如果宋朝没有靖康耻,一直发展下去,儒家还能适应社会吗?
张正书认为是不可能的,除非儒家继续进化,发展,适应新时代的要求。
只是那些儒士,愿意吗?
他们瞧得起商贾吗?瞧得起工匠吗?
就算这些儒士知道商贾也好,工匠也罢,国家离开了他们就运转不了。可这些儒士还是像防贼一样防着他们,生怕他们坐大了。为何呢?因为儒家不会忘记,吕不韦是支持商贾的。吕不韦是谁?那可是“杂家”,算是儒家的一个劲敌!还有工匠,那是墨家,也是儒家的死对头!
“唯名与器不可假人”,不仅是政权,学派也一样,失去了地位,那绝对是一件悲惨的事。
更为讥讽的是,宋朝这边的文化有停滞发展的意思,辽国那边却蓬勃发展。因为这样,边境走私就更加猖獗了。原本很多在观望的商贾,都纷纷参与了进来。甚至一些朝中官员,也眼红走私的利润,指使族人进行走私。
特别到了元符年间,走私更是猖獗成风。
张根富也是在三年前,才下定决心参与走私的。而他选择的人,就是张家一直养着的周铭。
周铭也确实是个人才,仅仅三年时间,他的商队已经在宋... -->>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