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69中文网 www.liujiuzw.com,鉴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管,鹿毛为柱,羊毛为被”发明了毛笔。后蒙恬曾居湖州善琏改良毛笔,采兔羊之毫,“纳颖于管”,制成后人所称之“湖笔”。

    当然,这毕竟只是传说。湖笔又称“湖颖”,这是它的最大特点。所谓“颖”,就是指笔头尖端有一段整齐而透明的锋颖,业内人称之为“黑子”。

    “黑子”的深浅,就是锋颖的长短,这是用上等山羊毛经过浸、拔、并、梳、连、合等近百道工序精心制成的,白居易曾以“千万毛中拣一毫”和“毫虽轻,功甚重”来形容制笔技艺的精细和复杂,所以有“毛颖之技甲天下”之说。

    “不错,这就是湖笔,明朝的物件。”平时,他都不舍得用,生怕用多了毛笔的毛会扫短。至于这支笔的来历,他没有明言,省得杨奕多心,不肯收下。

    “关于湖笔,你知道多少?”祁老想要考一考杨奕。

    杨奕在脑海整理了一下自己所见过的资料,才开口道:“湖笔的蜚声四海,当始于元。”

    他解释,钱舜举的画、赵孟頫的字、冯应科的笔被并称为吴兴三绝。随着赵字的雄踞海内、朝野交誉,赵孟頫手中那枝握笔终日、日书万字而不败的冯应科“妙笔”,令名便不胫而走,深入人心。有元一代,湖州制笔能工迭出,冯应科、沈日新、温生、杨显均、陆颖等十余人留名史卷,“湖笔”之名就此奠定。

    “你说的没错,元以前,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。苏东坡、柳公权都喜欢用宣州笔;元以后,宣笔逐渐为湖笔所取代。”

    宋元在江淮之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拉锯争夺,宣城为之凋敝,笔工走避江南。而湖州则十分幸运地免受兵锋的洗劫,成为南宋遗民聚居之所。南迁的部分笔工徙居湖州,赖此江南硕果仅存的毛笔使用群体为生,并以他们的需求改进制笔工艺,湖笔就此诞生。

    杨奕大量手中的湖笔,笔杆是玉质的,其颜色为纯青色,质地细腻坚韧,呈油脂光泽,结构完美无明显绺裂。很显然,这是质量最好的青玉所制。

    笔杆的表面,雕刻着一幅微型的山水图,笔头处还有一句诗:学海无涯苦作舟!

    在细小的笔杆上雕琢这一切,是一种很细、很繁杂的工程。杨奕认为,即便是雕琢大师,也要花很多心思、精力在上面。

    如此珍贵的毛笔,杨奕本来要推辞的。他晓得,这件物品可能老师也很在乎吧?不过,想了一下,还是收下来,长者赐不能辞!

    “谢谢老师!”

    见杨奕没有追问毛笔的来历,祁老微笑着摆手:“好好练,不要埋没了这支名笔。”

    只有他自己清楚,这支毛笔是明朝文征明的心爱之物。当初,他得到这支名笔的时候,也是欣喜欲狂。

    文征明是明朝四大才子之一,与唐寅、祝枝山、徐祯卿齐名。其书画造诣极为全面,其诗、文、画无一不精。人称是“四绝”的全才。

    祁老查过相关的资料记载,笔杆上的那副画,就是文征明自己画出来的,然后请雕琢大师雕刻上去。

    如此一来,这支毛笔就凝聚了三个大师的手笔,异常宝贵。经手的,除了文征明自己,一名雕琢大师,还有一位制造湖笔的高手。

    放在古代,即便是皇帝的御笔也不过如此吧?甚至还有所不如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