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69中文网 www.liujiuzw.com,建文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,一起走出文华殿,转了几转,来到了东角门,在门内的亭子里坐下,让人上了茶水、瓜果,让两位一起品尝。

    三人一边吃东西一边闲谈,朱允炆突然叹了口气,黄子澄、方孝孺都停下来,问道“殿下,为何叹气,可有什么为难之事?”

    朱允炆叹道“自蓝玉案后,军中人才凋零,一旦有变,如之奈何?”

    黄子澄、方孝孺对视一眼,道“殿下可是忧心燕王?”

    “呵呵,也不全是,只是燕王叔手握重兵,都是北疆作战的精锐,容易尾大不掉啊。”

    方孝孺接口道“殿下,不必忧心,自皇明开国以来,驱除元兵,劝课农桑,百姓安居乐业,民心多附朝廷,所谓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住,不必过于忧心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诧异道“方先生所言有些道理,但是我一直很疑惑,辽金元为何能蚕食宋朝,最终灭宋于崖山呢?难道元朝得道多助吗?”

    “臣以为,元兵暴虐,虽然一时得势,但数十年就被今上驱逐出中原,所谓胡人无百年国运,所以这不足为虑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真的诧异了,仔细的看了一眼方孝孺,心里想胡人无百年国运,纯属没见识啊,之后的满清就差不多300多年了啊,成为名副其实的华夏正朔,但似乎满清也算不上得道多助吧。

    “那方先生的意思是即使燕王一时造反成功,也最终会被人所唾弃,但孤想问的是,孤会是什么结果?”

    方孝孺赶紧跪倒在地“殿下,臣没有说燕王造反会成功,臣认为,朝廷拥有百万雄兵,燕王只有北平一隅,兵、钱、粮皆不足,不可能成功的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也插口说“殿下息怒,臣也赞同方先生的意思,诸王护兵有限,只能自守,倘若有变,朝廷以大兵临之,谁能抵挡?汉朝七国之乱最终平息,也说明了这一点。七国之力强于今之藩王,而我朝兵力远强于前汉,所以何必担心诸王不能平息啊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沉默无语,感觉这两个人说的都是真理,大方向、法理上都没有任何瑕疵,但是,正确的战略必须有正确的战术作为辅助,这是梦中做旅参谋长经常面临的问题,错误的战略下,再正确的战术也无济于事;同样正确的战略,如果战术制定不合理或者执行人的能力不够,那么即使战略再正确也无济于事。两人的大方向是没有错的,但是他们缺乏执行战略的能力,看来自己是找错了人。

    朱允炆想明白之后,举手终止了二人的讨论“两位先生,孤打算向皇上奏请创建武学,挑选全国各卫所中百户以上、年纪在30岁以下、能够看得懂兵书战册的将士800名,进行集中培养,孤想让他们学习用兵之道,另外孤还想让他们懂得忠孝节义,所以想让你们二位给他们上一些课,不知二位以为如何啊?”

    “这个”

    黄子澄和方孝孺互相看了一眼,感觉殿下的想法很独特,创建武学,还打算配备专门的文武老师。其实两个人不是很喜欢皇太孙的建议,但是也能明白皇太孙的忧虑,皇太孙打算培养自己的嫡系部队,这样在未来对抗诸藩王就更有把握。

    方孝孺抢先说道“殿下,臣对殿下忠心耿耿,对殿下交代的事情一定竭尽所能,既然殿下想要创建武学,那么臣愿意接受殿下的命令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一看,得,方孝孺真是痛快,自己也别端着了,就说道“臣也如此,只不过兹事体大,希望殿下能够全盘考虑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哈哈笑道“两位先生真是帮了孤的大忙了,孤会和魏国公、开国公商量一下此事,等有了结果,就会向皇上奏请,到时候还要辛苦两位先生了。”

    “殿下所命,微臣无有不从。”

    第二天,朱允炆在詹事院召集了四位伴读和徐辉祖、常升和齐泰、黄子澄、方孝孺,耿璇已经被朱元璋任命为前军都督府佥事,不过平时还是跟在朱允炆身边。朱允炆开宗明义,说了要办武学的想法,然后问大家怎么看?

    徐辉祖爵位最高,所以先发言“殿下,武学历朝都有,但是都很难坚持下去,殿下打算怎么办武学呢?”

    朱允炆说道“孤的想法是这样的,孤打算在城外选一个地方,作为武学的校址,然后在全国的卫所中挑选精悍军士,条件是职务在百户以上,年龄小于30岁,能够识文断字,人数在800人左右,打算编为四队,耿璇你们每人带一队。孤打算对他们进行重点培养,打算开设步兵、骑兵、火器、侦察、指挥、辎重等学科,对了,还要进行忠君爱国教育,孤会找一些儒学大家给他们讲课。其他的军事科目孤打算找军中的宿将担任,比如魏国公和开国公。”

    齐泰举手道“殿下,武学需要办的如此复杂吗?还需要儒学大家上课?”

    朱允炆敏感的发现在坐的无论文武,对这一条似乎都不怎么感冒,就笑着说“孤认为,大明的将士需要有知识、有文化,能够看懂上级的命令,能够不断的学习、提高自己,甚至可以转为文职,这样避免未来文武殊途的现象。”

    听到朱允炆这么说,在场的武将非常高兴,因为这是对武将的重视,而且对武将转为文职很感兴趣,齐泰为文人代表,想反对,但是碍于魏国公、开国公在场,就没好意思说出来。

    常升站起来手“殿下,末将认为不仅仅要考虑全国的卫所,还要包括全国的公候勋贵,如果他们的儿子愿意送过来,武学也应该接纳这些人。”

    朱允炆一拍脑门“对啊,开国公说的很对,勋贵之子也要招收。对了,孤还打算招收一些秀才,孤想训练他们,让他们学会做兵棋推演。”

    黄子澄不干了“殿下,秀才十年寒窗苦读,岂能从事军旅之事?”

    朱允炆有点生气了“黄师傅,秀才十年苦读,难道就不能为国家的安全做些事情吗?汉朝的班超投笔从戎,出使西域,慑服西域三十六国,难道其功劳小于朝堂上的官吏吗?大明需要有文化知识的军人,如果文人不愿意从军,不愿意为国家做事情,那孤如何能相信他们在朝堂上能够尽忠职守,为国效命呢?”

    黄子澄看朱允炆生气了,就不敢说话了。

    朱允炆接着说“孤认为人数还定在八百人,其中卫所将士四百人,勋贵子弟两百人,秀才两百人,然后为了训练骑兵,孤打算调集精锐骑兵两百人,方便武学学员进行骑兵对抗的练习。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吗?”

    因为这是个大事情,又是皇太孙主导,大家都想在其中占据位置,所以讨论的很热烈,朱允炆默默听着,最后形成统一的结论,写成奏折,决定明天向朱元璋奏报此事,成立武学。手机用户请浏览m.69zw.com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