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69中文网 www.liujiuzw.com,土殇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!

在这样的劳作中他才能真正的找到自己的位置。田地里到处散发着诱人的麦香,芒种喜欢这样的味道,每当此时芒种丝毫感觉不到疲劳,只有劳动带来的喜悦,这里一切都是那么的单纯和干净,没有一丝的污染。转眼间芒种又到地头了,他像一个将军,永远冲在最前面,他天生就是做将军的料,什么事都想做到最好,他只想赢不想输给别人。可能是这种性格让芒种一直向前冲,在小石村这个贫穷和落后的地方芒种算是走在最前面的那个人,他觉得他的命运和土地是紧密相连的,在这里他可以真正的找到自己,改变自己的命运。

    芒种一直坚定的认为他是土命,他的命运和土地是分不开的,要不为啥父亲给他起名叫芒种呢,芒种打小就不爱学习不爱上学,就喜欢在地里干活,他和土地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,想分都分不开的。芒种割麦子的技术是一流的,在小石村没有谁能超过他的,就是他的父亲也要甘拜下风,芒种父亲作为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也比不上芒种,这好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,它不是后天习得的。在这一点儿上大家都特别佩服芒种。在那个农耕时代,从播种到收获都是手工做业,地种的好不好全看手艺,谁的手艺好,谁的庄稼就长得好,谁家的粮食就收的多。芒种在这一方面是很擅长的,是一个天生的种地的好手。今年麦收又是芒种第一个把麦子割完了,第一个拉到了麦场上,那是在麦场有限,一个小队就一个麦场,要轮着用,谁家收的早谁就先用。芒种总是第一个他不是为了占场而是因为他下手最早干活最利索,所以别人只能排在他的后面了。芒种家里有一头驴,那是他家里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也是除了人之外的最主要的劳动力。就这样芒种一驴车一驴车的把地里的麦子都运到了麦场。那是村里有一个习惯,就是看场!晚上要睡在麦场,守护着一场麦子,但是你不要误认为那是为了防盗,小石村民风极好,没有小偷的,晚上睡觉也不闭门的。天有不测风云,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下起雨来了,在麦场睡觉主要是为了防止麦子被雨淋了,六月的天,猴子的脸说变就变。万一变天了,因为睡在麦场能马上采取措施确保麦子被保护起来。这不白天还是艳阳高照,到了晚上擦黑的时候起风了,空气也变得凉凉的了,根据以往的经验芒种判断雨要来了,该做好防雨的准备了。

    那时苫麦子主要用塑料布,在麦场上都提前准备好了,以备不时之需。芒种吃完饭就和父亲忙开了,因为他已经确定雨要来了,要提前把麦子苫起来,不然雨来就来不及了,以前他可是吃过亏的,所以早早就开始忙活了,拔麦子堆好,然后用塑料布苫了起来,忙活了一阵子,麦子苫好了。芒种刚刚停下来,豆子大的雨点儿就掉下来了,转眼间大雨像瓢泼似的下来了,芒种赶紧躲到麦场临时搭建的雨棚子里。这样的场景每年的麦收时节都要上演几次,芒种已经习以为常了,所以对此芒种一点儿都不感到紧张,倒是很享受这种生活,听着外面的雨声悠闲的抽着烟。在小石村可不是每家都是这样的,有的农户因为经验不足,麦子就被淋在麦场了,大雨过后晾晒几天都不行,很多麦子都生芽了,麦子一旦生芽了就卖不出好价钱了。就有可能全部扔掉,那么一季的辛勤汗水都化为乌有了,那可是很痛心的事,谁也不愿意啊。所以没有种过地的人无法体会粮食的来之不易啊!经验都是在不断的实践中产生的,芒种在种地的过程中积累了很多宝贵的经验,这在课本中是学不到的。他们的经验可都是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的。所以农民对粮食都是格外的珍惜,可那些城里的人呢,他们无法体会!

    雨后的小石村很是干净!到处一尘不染,空气也是干干净净的,闻一闻很舒服!芒种伸了个懒腰,欣赏着眼前的美景,在芒种看来小石村是最美的,这里的草是美的额,水是美的,土是美的,人是美的,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丽!他爱小石村,他深爱着脚下的土地,这种感情是城里的人所无法体会的。村民也三三两两的出来了,他们又要开始一天的活计了,这对他们来说已经是常态了,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他们不变得生活样子,每天都这样简单的重复着并幸福着,他们幸福因为简单,简单才是生活的真谛啊!芒种正出神呢,村长刘大同来到了眼前,这个刘大同在小石村已经干了很多年的一把手了,村长兼村支书,为啥他能干得那么好,那么顺利呢?原因有两个,一是刘大同为人正派,所以在村里威信极高,老百姓都听他的,所以他的工作开展起来很是顺利。二是刘大同家大户大,光他的本家就有十几户,没人敢惹啊!但是芒种觉得还是因为刘大同的为人,这才是最最重要的因素。“起得真早啊,芒种”,刘大同人未到话已经到了,芒种接话:“刘书记早啊”。刘大同作为一村之长一点儿官架子都没有,这也是芒种敬佩他的原因。说起来芒种和刘大同还是本家呢,只不过稍远一点儿。俩人你一言我一语在麦场聊了起来,芒种和刘大同聊得来,是因为刘大同的为人好,所以芒种就和刘大同走的比较近。

    太阳慢慢的升起来了,刘大同说:“芒种,你忙吧,我转转。”芒种说:“好。”他和刘大同没有那么多的客套话,芒种不是那样的人,不像有些人喜欢拍马屁,芒种不会这个,学都学不会啊。天气好,芒种要赶紧把苫麦子的塑料布揭了,让麦子见见阳光,揭得晚了,麦子就被闷坏了,芒种又这方面的经验,芒种和父亲忙活了一会儿麦子又重见天日了。麦场也需要晾晒一下,农村的麦场都是土场,下雨之后都变成泥了,得连晒个一两天才行。闲下来的时候芒种是闲不住的,芒种有编筐的手艺,别看芒种粗粗大大的,可是一个心灵手巧的人呢,编筐就是芒种的一个拿手绝活,准备一些柳条或者杨条都可以,芒种用半天的时间就能编出一个精致的筐来,所以村里很多人都找芒种编筐,芒种是来者不拒,芒种不是一个小气的人,所以他在小石村的名声极好,提到芒种大家都是交口称赞。有人说芒种编筐拿到城里去卖钱吧,芒种摇摇头,我编筐不是为了挣钱啊。

    柳条到了芒种的手里就变成了很神奇的东西,上下翻飞一阵一个柳条筐就诞生了。一个人有个手艺还真是不错,方便了自己更重要的是还方便了别人。

    晚饭时芒种有一习惯,他喜欢在家门口蹲着吃饭,可能大多数的村里人都有这个习惯吧,我想可能是因为家里的凳子不够用吧。芒种的家门前有一块闲地方,因为芒种人缘很好,所以到了晚饭时很多人就聚在了芒种的家门口,围成一圈边吃边说。这个时候是很热闹的,他们谈论的永远是村里的那些趣事,还有就是地里的那些事,而芒种是这方面的专家,他是种地的行家里手,所以他的发言很有权威性。比如小麦播种下多少种子,棉花打几次药,芒种最有发言权。芒种也非常乐意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。所以每到晚饭时芒种家门前是最热闹的,有说的,有听得,还有小孩子在这里打闹玩耍。

    经过一天的晾晒,麦场也干的差不多了。芒种就想着今天该摊场了,早早的就扛着铁叉到麦场里去了,想小山一样的麦堆矗立在麦场上,似乎在向芒种招手,来吧来吧,欢迎你!芒种挥动棒子就干了起来,这点儿活对芒种来说算不了什么,习惯了。干什么事都一样一旦习惯养成了,就不用刻意去做了,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,农民每年都要重复着这样的活,他们也就不觉得怎么样了。不多时一场麦子摊好了,芒种的烟瘾又犯了,摸了摸口袋,今天没带烟,那就憋着吧,那滋味可不好受啊。芒种的烟瘾极大,一天少说也得两盒烟,抽烟可以解乏啊。算了憋会吧,回家再抽吧。摊场说不累人都是骗人的,一叉一叉的翻动,把像小山一样的麦堆摊平,想想都够累人的,可不做不行啊,活在这摆着呢,你不做谁做呢,芒种的父亲腰不好,年轻时出力太多了把腰累坏了,一干重活就腰疼,芒种年轻,他不干谁干啊。所以这样的活主要都是芒种做,,他的父亲只是做个帮手而已,这个芒种心里清楚,父亲岁数大了,以后地里的活都是自己的事了。摊平之后还要在翻上一遍到两遍,歇了一会儿,芒种有开干了,这时天已近中午了,太阳很毒,毫不客气的在芒种身上喷洒着热气,似乎是在考验芒种的意志!芒种的皮肤被晒得黝黑,最初芒种的皮肤起初不是那么黑,但是长期的日晒风吹,芒种的皮肤是原来越黑,他的皮肤已经褪了好几层皮,慢慢的皮肤就变得越来越黑了。

    麦子连晒几天就干透了,那么怎么判断麦子是否干透了呢?最好的办法是用嘴咬一下,如果听见了很脆的声响就证明麦子干透了。晒透了就可以轧场了,芒种家里的那头驴可派上了用场,拉上一个碾碾滚就开始干活了,一圈一圈的就转开了,牲口是不嫌热的,它不像人那么怕热,天气一热就不想干活了,这就是人和牲口的区别。可有时候还要看情况,活到了不干不行,那种情况就不怕热了,不是不怕热是顾不上热了,你不做没有人帮你做,没办法只有你来做。老百姓没得选择,不干也的干啊,没有人能替的了自己。芒种会晤3着鞭子赶着驴子在麦场上转着圈,一圈一圈又一圈,头顶着红红的日头,浑身像是被水洗了一样。这样的场景每年都要重复上演,老百姓的日子就这么简单,一日一日的重复,他们的生活里面只有汗水,芒种已记不清楚他流下多少汗水了,应该成河了吧。芒种唯一的帮手就是他的父亲,一场麦子爷俩用不了多长时间就干完了,自从芒种的母亲离家出走后,芒种的父亲是既当爹又当妈,一手把芒种养大成人,所以芒种很感激父亲,干活时芒种都是抢着做重活,不让父亲过度劳累。所以小石村的乡亲都知道芒种是一个孝子,很心疼老人,在村里都知道,谁不孝顺父母就会遭人唾弃,就没人搭理了。

    起场,麦子轧好之后要起场,这个人也是很累人的,它考验的是一个人的臂力,一场麦子起下来胳膊酸的厉害,可是对芒种来说已经习惯了。麦秸要一点点的垛起来,堆起来的叫麦秸垛,就是外形像蒙古包的那种,在麦场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,这是农村麦收后独特的风景,在城市里是看不到的,那是老百姓的杰作,这是农民最最伟大的作品!在堆麦秸垛这个活上芒种是行家里手,在小石村芒种堆得麦秸垛是最漂亮的,不光漂亮还特别坚固,六七级的大风是刮不到的。麦秸垛一般在第二年收麦前卖掉,麦秸保存好的话就能卖一个好价钱,但是如果麦秸垛里进水了就不值钱了。每年麦收前都会有收购麦秸的商贩来到小石村,芒种家的麦秸垛总是会卖出一个好价钱,在村里这可是一项主要的收入来源,老百姓没有别的收入来源,都是地里的这些收入。所有地里产出的东西都是可以卖钱的,农村的人都知道这一点,所以即便是麦秸也是倍加珍惜的。

    麦秸还有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用途,可以用作肥料上到地里,这可是很好的有机肥。肥劲充足,并且肥劲很长,它还有另外一个好处就是养地,经常用有机肥的土地会越来越肥沃,产量也会越来越高。芒种的地里经常使用麦秸,所以长出来的麦子根壮苗旺,将来长出来的麦穗籽粒饱满。自然产量就高,小石村谁都知道芒种是种地的高手,他种地有自己的一套方法,种地也是讲方法的,没有方法是不可能把事情做好的,种地也是如此。所以麦秸也是宝,不可轻易的扔掉。

    麦子打好后要扬场,这也是一个芒种的拿手好戏,扬场时要选择一个有风的天气,但是风力又不能太大了,太大了麦籽就会随风而去,所以风速要适宜。另外扬起的高度也要掌握好,太高了不好,太低了也不行,太高了麦籽会被刮出去,太低了麦籽又刮不出去。像小山一样的麦堆要一点一点的扬完,这是很考验耐力的事,急不得,急了就扬不干净了,还要返工那就麻烦了,所以还要不紧不慢的一点一点的去做这个事,一点都急不得啊。可总是有那么一些急性子扬得挺快的,可就是扬不干净啊。欲速则不达啊!芒种很有耐心的,所以他的活才做的最好。

    麦子扬完后还要晾晒,不然不好储存,容易生虫子,也容易霉变。麦子晾晒几天后就可以入库了,存麦子用的器具叫瓮,家家户户都有,这是必备的存粮器具,一个瓮能盛个二三百斤不是问题。干透了的麦子就可以入瓮了,每年麦收过后每家都会存上个十几瓮麦子,芒种家里也是这样,老百姓知道粮食的重要,所以存粮食已经成了一个不变的习惯。村里的人存粮的习惯来源于荒年,记得有一年来大水了,家里吃的用的东西都被大水冲走了,剩下的唯一可以充饥的东西就是麦籽了。麦籽直接就可以充饥,不用磨成面粉,直接嚼着吃就可以了。经过灾年的人都长了记性,存点儿麦子可以安然的度过最困然的时光,所以小石村有一个习惯一直延续到了今天,那就是存粮。因为这个习惯救了他们的命,他们怎么可能忘记呢,到死都不会忘记啊!芒种深深的知道这一点,所以每年麦收后都会存下很多的麦子,以备不时之需,所以对于老百姓来说麦收对他们来讲太重要了,他们期盼麦收,希望有一个好的收获成,因为他们有一个朴素而美好的愿望:安定,幸福!芒种深有体会,他知道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,那可都是血汗啊,城里的人怎么可能体会呢。正因为粮食的来之不易,所以他们才倍加珍惜啊。看着眼前的十几瓮麦子,芒种心里会油然而生一种满足感。这可是他的劳动成果,这是芒种最最幸福的时候,付出有了回报。

    站在地边,芒种又有了新的希望和梦想,麦收之后就是秋收啊!

    手机用户请浏览m.69zw.com阅读,更优质的阅读体验。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